您在這裡
環境教育新聞
環境部成功爭取獲行政院核定13.6億元經費 將與地方攜手清理二仁溪河道廢棄物共創永續生態環境
曾因嚴重污染而有「臺灣黑龍江」之稱的二仁溪,邁向全面復育的關鍵階段!行政院於114年7月18日正式核定「二仁溪河道廢棄物清理第二期專案計畫」,總經費高達新臺幣13.6億元,其中逾13億元將補助臺南市政府執行。此次重大經費的挹注,展現中央及地方政府將澈底解決二仁溪歷史污染的堅定決心。二仁溪的污染源於早年非法廢五金拆解與大量廢棄物傾倒,導致河道堆積有害物質,嚴重影響周邊居民健康與生態環境。環境部指出,在過去與經濟部共同努力下,已清除大量廢棄物,獲得初步成效,本次第二期計畫期程為4年,目標在117年以前清理河道內殘餘約2萬公噸廢棄物,澈底改善二仁溪生態環境。環境部表示,考量部分清理場址靠近出海口、橋樑等處,將與各機關加強橫向聯繫協調,確保清理作業符合規範,並設立完善監控機制與緊急應變方案,避免二次污染同時因應汛期、颱風等天然災害帶來的風險。環境部表示,將持續與臺南市及高雄市政府密切合作,公開透明地向社會各界報告清理進度,期盼透過全民的監督,讓二仁溪成為南部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典範。
愛棒球挺永續!環境部與中華職棒攜手簽署合作備忘錄
為深化全民環保意識並實踐永續發展目標,環境部今(21)日與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CPBL)共同簽署「愛棒球挺永續」合作備忘錄,由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與中職聯盟會長蔡其昌共同出席簽署儀式,並邀請六都環保局長或副局長、資源循環推廣大使李多慧及中職六大球團一同見證。透過減塑、低碳、淨零等多元環保行動,打造熱血又環保的賽事場域,期望將永續理念從賽事場域延伸至日常生活,展現政府與產業攜手推動淨零轉型的決心。彭啓明部長表示「運動就是永續最好的代言人,沒有地球就沒有棒球。」他期盼職棒賽事能成為永續、減塑、資源循環的執行舞台,讓民眾在球場養成的習慣能帶入日常生活,使永續低碳成為臺灣人的DNA。彭啓明部長也分享,自己十多年前便曾參與針對天氣對棒球賽事影響的論文研究,近期美國職棒大聯盟更預估暖化將導致全壘打倍增。他強調,淨零排放已是全球趨勢,臺灣也積極響應,尤其職棒作為臺灣最受歡迎的體育賽事之一,擁有高度社會影響力,絕對是推動綠色行動的最佳起點。聯盟會長蔡其昌指出,以上週末二日創下8萬人進場紀錄的明星賽為例,職棒是很大的平台可以落實永續、循環等,因此與環境部一拍即合。蔡其昌會長指出,其實六球團都已為永續有過不少嘗試與努力,但缺乏系統性的規劃,相信由環境部推動整體政策,並整合球團、地方政府將能更有效落實永續。蔡其昌會長更透露,六球團將在領隊會議通過增設「綠色球場」年度獎項,將依本次合作備忘錄內容,並參考國際職業球場的規範等來促使各球場更永續。不僅球團要在軟體經營上努力,更不能缺少負責整建硬體的地方政府的參與。韓籍人氣啦啦隊女神李多慧今年受邀擔任資源循環推廣大使,李多慧展示身穿2025年中華職棒明星賽「環保紗循環球衣」,不僅舒適好穿,上面更有著「Green CPBL」標籤。李多慧分享在臺期間觀察到球場推動垃圾分類與減塑的實際作法,感受到臺灣在環保上的用心,尤其所屬的味全龍主場有大量慈濟志工協助下最為落實,讓她相當自豪。她也提到,平時出門會帶環保杯、環保袋,優先選購綠色商品,垃圾分類時還會細心把貼紙分開,並希望透過自身影響力,號召更多球迷加入「愛地球行列」,讓應援的力量延續到生活中。本次出席六都環保局代表包含桃園市環保局顏己喨局長、臺中市環保局陳宏益局長、臺南市環保局許仁澤局長、高雄市環保局張瑞琿局長,以及臺北市環保局與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等代表共同參與。過去六都環保局已與各球團合作,陸續導入多項永續作為,此次是環境部首度與職業賽事簽署合作備忘錄,包含提出四大具體作為,包括「落實球場垃圾分類制度」、「推動淘汰球具再利用與資源循環」、「球隊服裝納入循環設計理念」、「導入循環容器制度」。具體作法包含強化球場回收設施與標示、安排巡場人員協助垃圾分類;鼓勵球衣使用可回收材質,並建立再利用或捐贈機制;淘汰球具優先轉贈學校、社福團體,無法再用者則導入再生利用流程;另也鼓勵球迷自備杯具或容器以享有場內消費折扣,球場內更設有補水站與循環杯租借服務。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更要鼓勵推動場館碳盤查與碳標籤申請,讓球場的環保作為被看見也被記錄。環境部盼以此為起點,與聯盟、球團、地方政府一起落實球場韌性、減碳等課題,永續不只是理念,更是全民都能參與的具體實踐,讓每一場球賽都是一場永續示範。未來將持續攜手各界,讓綠色理念融入生活每一個角落,邀請全民一同加入「循環台灣隊」,為下一代守護希望。
環境部強化瀝青拌合業自主管理空污異味 共創宜居環境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為積極應對瀝青拌合業產生的空污與異味問題,於今(21)日聯合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特舉辦「瀝青拌合業固定污染源防制技術、管制策略暨自主管理法規研討會」,邀請台灣區瀝青工業同業公會及多家瀝青拌合業者與各縣市環保局人員共同參與,期擴散汐止瀝青廠的空污異味防制經驗,強化精進瀝青拌合業者的自主管理能力,以有效控制空污異味,提升民眾的生活環境品質。環境管理署關心民眾對於瀝青異味的疑慮與不滿,成立「汐止區瀝青廠督察專案」,透過與地方環保局的合作,執行多次聯合稽查,並運用空氣感測器數據及AI影像判煙等科技工具,監控瀝青廠空污排放情形。依據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公害污染陳情案件管理系統統計,新北市汐止區民眾陳情瀝青廠異味件數從111年的68件,下降至112年的42件,並於113年大幅下降至13件。臺北市南港區的陳情案件也從111年的7件,減少到112年的1件,並在113年達到零陳情(詳附圖)。這些數據不僅顯示出專案的成功,也為區域環境治理提供寶貴的參考經驗。環境管理署高度重視瀝青拌合業異味問題,並積極辦理督察與輔導行動,並特別辦理本次研討會,將汐止瀝青拌合廠異味控制顯著進展,做為案例分享,並將其改善模式與技術推廣至其他地區瀝青廠,達到「點」的突破,進而提升到「面」的整體成效。該署鼓勵業者主動投入資源,自主檢查與改善,以符合法規要求,更提升企業形象,贏得民眾認同。研討會中,工業技術研究院針對瀝青拌合業易產生的空污異味製程,就製程優化、設備升級及操作管理等污染防制技術加以介紹,例如,新料與瀝青回收料廢氣分流、回收料製程廢氣以燃燒氧化方式脫臭處理、堆置區四周應以防塵網或阻隔牆圍封,圍封總高度應達設計或實際堆置高度1.25倍以上等。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分享訂定「瀝青拌合程序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指引」,加強許可審查管制以及針對汐止瀝青廠空污管制的成果,例如,要求業者防制設備操作紀錄採自動監測記錄,並與主管機關完成即時連線監控等。大氣環境司就「固定污染源逸散性粒狀污染物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管理辦法」進行法規宣導,其中部分條文「易致粒狀污染物逸散之製程、操作或裝卸作業,採行設置局部集氣系統,其集氣效率應達百分之六十以上,並收集至污染防制設備。」將於115年7月6日開始施行,有助於業者提前了解並提升法規符合度,以減少缺失並降低污染排放。本次研討會是環境管理署將成功經驗擴散至全國的重要一步。會議邀請設有瀝青拌合業的16個縣市環保局及北、中、南區環境管理中心出席參加,這場跨區域的交流,有助於中央與地方環保機關互相交流經驗,共同提升對瀝青拌合業空污異味的管制成效。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將持續關注空污異味污染問題,透過政策法規宣導、技術輔導與中央地方協力合作,持續逐步實現全面改善空氣品質的目標,為民眾打造更美好的環境。
環境部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投資啟動 宣布首批12家搭配投資人到位
環境部今(18)日正式公布「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首批12家搭配投資人名單,宣告「台灣綠色成長基金」邁入實質投資階段。在今日舉行的共同啟動投資記者會上,環境部葉俊宏次長指出,此計畫的啟動是一個里程碑,這是環境部首度走出稽查管制、輔導的角色,進一步以綜合管理的方式與投資人一起投資臺灣。藉著投資淨零、循環經濟、調適與AIOT應用等領域產業,陪伴臺灣面臨氣候變遷、減碳與調適的課題,更要讓臺灣產業走上世界舞台。綠色成長基金未來10年將加強投資淨零永續新興產業,針對投身「資源循環」、「深度節能、提升能源效率」、「永續及前瞻能源技術發展、科技儲能」、「數位、低(減)碳技術發展」、「碳捕捉、負碳技術發展」與「氣候變遷調適技術發展」六大領域尚未上市上櫃的新興產業,引進民間資金共同投入,受投資新創產業可得到2000萬至1億的投資,以加速國內淨零新興產業發展,為「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的國家目標注入強勁動能,同時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葉俊宏表示,此公私合作,對民間資金誘因是有公部門共同分擔風險,而對公部門而言,民間資金的評估、控管風險專業,也有助減少風險,10年計畫中,前7年是投資期最後3年是投資案的處分期。環境部綠色戰略辦公室吳珮瑜副執行長說明,此計畫是國發基金第六個攜手民間力量投資臺灣的計畫,由國發基金提供100億元成立「綠色成長基金」,自5月23日賴總統親自揭牌啟動後,各項籌備工作均已就緒。環境部已從140餘家潛力的投資對象初步篩選出60多家進入評估,近期就將展開媒合。首批12家搭配投資人包括了「中華開發資本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兆豐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合復毅股份有限公司」、「宏福資本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活水社企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益鼎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能率亞洲資本股份有限公司」、「國聯創業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世投創股份有限公司」、「祺富資本股份有限公司」與「斯伯克國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我們有豐富陪跑經驗!」、「我們有企業資源可以媒合。」、「我們近五年已經發掘出眾多臺灣的隱形冠軍」、「我們帶領投資的小公司一起打團體戰。」、「你們可能不缺技術與想法,但需要被國際看見。」這些投資人紛紛向潛在的投資對象喊話,他們有帶著長期投資經驗、出身科技產業、集團旗下子公司眾多、已長期專注投資綠色產業等背景與特色,紛紛拋出誘因,提出可以協助媒合資源、協助串連供應鏈、分享企業發展經驗等優勢,相當期待未來的合作機會。吳珮瑜表示,今日首批投資夥伴的亮相,象徵方案中最關鍵的「共同投資」機制正式啟動,環境部將在今年9月及12月再辦理招標、遴選,邀請更多投資人加入。目前方案的募資申請已全面開放,企業可透過官網(https://greeninvest.moenv.gov.tw/index.aspx)線上登錄提出申請,爭取與搭配投資人媒合合作。此外,首批12家專業投資機構的加入,標誌著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的嶄新篇章。為擴大參與,環境部將於7月24日舉辦首場募資企業推廣說明會,並將於8月13日結合「2025創投年會」辦理創投專場說明會。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表示,過往年會皆有上千人參與,今次加入由未來重要方向的綠色產業結合產業活力核心動能的新創,勢必有更多投資人有興趣,尤其綠色成長基金有相當多有別於其他實施方案的設計,相當有優勢,歡迎各界共襄盛舉。環境部表示,本方案的核心精神,在於以國家發展基金匡列新臺幣100億元作為引導資金,結合民間專業投資機構共同投入、選案及投後管理。為強化民間參與誘因,若投資案屬於資源循環、前瞻能源、碳捕捉與再利用等六大關鍵領域,政府投入比例最高可達3倍。環境部亦預告,114年第3季與第4季將陸續辦理搭配投資人遴選,持續擴展綠色投資陣容,與民間攜手建構完整的綠色金融生態系。環境部強調,該方案的最終目標,是催生臺灣淨零轉型所需的新興產業生態系,透過政策引導撬動民間資金投入,放大資金效益,加速培育具潛力的綠色成長企業。不僅將推動產業綠色轉型,更將帶動綠領人才市場發展,實現經濟成長與碳排減量雙贏,穩健邁向2050淨零排放國家目標。環境部提醒,首場募資企業推廣說明會將於7月24日舉辦,歡迎有興趣的企業踴躍參加(報名網址:https://seminars.tca.org.tw/D15q01751.aspx)。更多資訊請洽「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專案辦公室:02-2311-7722分機4771、4773。
環境部力推污染整治!育昇加油站整治場址成功解除列管
環境部114年7月15日公告解除臺南市育昇加油站股份有限公司營運之加油站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列管。該場址為環境部今(114)年度第8個解除列管的污染整治場址,其中包含臺南市3處整治場址,展現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污染整治的積極成果。育昇加油站於103年經檢測發現因油品洩漏導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總石油碳氫化合物、苯、乙苯、二甲苯、萘及甲基第三丁基醚等濃度分別超過土壤及第二類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當時依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下稱土污法)公告列管並要求污染行為人育昇加油站股份有限公司辦理污染整治。整治歷程中,雖因工程規劃及現地施工等因素數度展延,但經歷近6年的改善工作,污染物已有效清除,經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及多次專家會議審查確認污染物濃度全數低於法規標準。環境部依據《土污法》相關規定,正式同意解除該場址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列管。環境部強調,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是長期及專業的艱鉅任務,且要耗費極大的資源,尤其加油站因地下油槽隱蔽性高,洩漏不易察覺。為防範污染,環境部已要求加油站落實定期監測與自主管理,並提醒業者加強日常巡檢、防漏設施維護及設備汰換,以降低老舊設備洩漏風險。若發生異常洩漏,應即時應變並於3小時內通報。環境部未來將持續推動污染預防與管理,督促企業落實防治責任,守護環境安全與民眾健康。
中央地方聯手 追繳不法業者空氣污染防制費4千萬元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運用智慧稽查揪出彰化縣從事PU合成皮業之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期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經移送彰化地方檢察署偵辦後以涉犯空氣污染防制法申報不實及刑法詐欺得利等罪起訴,後經彰化地方法院審理判處負責人緩刑,並經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需補繳空氣污染防制費新臺幣4,000萬元。環境部環境管理署中區環境管理中心運用智能勾稽比對事業許可資料,掌握彰化縣從事PU合成皮業之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有蓄意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情形,經報請彰化地方檢察署指揮警政署保七總隊第三大隊,偕同中區環境管理中心及彰化縣環境保護局,於112年4月間展開檢警環聯合查緝行動,查獲該公司長期蓄意將製程原物料使用量以多報少,藉此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而涉犯空氣污染防制法申報不實刑責及刑法詐欺得利等罪,由彰化地檢署於113年10月28日提起公訴,負責人於法院審理期間坦承犯行,並已投資近3千萬元增設空氣污染防制設備,且承諾向彰化縣環境保護局支付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經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4年1月13日判處負責人緩刑4年。另追繳該公司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部分,近期經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14年5月29日判決確定,需補繳空氣污染防制費4,000萬元。另查該公司有未依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核定內容確實裝填及更換空氣污染防制設備之活性碳,造成空氣污染,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4條第2項規定,業經彰化縣環境保護局依法裁處10萬元罰鍰。環境管理署近年來透過科技儀器及區域智慧空品感測物聯網(AIoT)等科技工具輔助執法,已查獲多起事業繞流排放廢氣案,並與各縣市環保局合作追繳事業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逾11億元,呼籲事業應落實各項空氣污染防制工作,妥善收集處理空氣污染物,以維護空氣品質,並應誠實申報原物料使用量,依法繳納空氣污染防制費,倘有短漏報製程原物料使用量及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情形,應主動向各縣市環保局補申報、補繳,切勿心存僥倖,否則一旦被查獲將面臨科處刑責與追繳空氣污染防制費。該署強調,透過區域治理將持續與各縣市環保局加強污染源管理管制,嚴防不法及維護環境品質。
環境部督促太陽光電業者加速完成清理並持續監控水質及土壤
丹娜絲颱風過境,造成南部地區太陽光電設施受損,本部派員至現場勘查對於尚留在現場受損之太陽能板,本部環境管理署已依受損程度,要求業者於1至2週內完成清除,屆期若未完成清除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裁處,最高可處300萬元以下罰鍰。另環境部已會同地方環保局,針對嘉義、臺南災損光電場域之水質進行檢測,範圍涵蓋3個滯洪池與1個魚塭,就10項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進行監測。檢測結果顯示,有5-6項未檢出,包括鉛未檢出,銅也遠低於環境的標準,僅部分場域的錳數值因當地背景值偏高外,其他所有數值皆未超過「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中「保護人體健康相關環境基準」,顯示短期內破損的光電板對水質尚無影響風險。彭部長強調,任何非環境自然的裝置,凡走過必留痕跡。鑑於重金屬的釋放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作用才會發生。因此,本部將會持續密切關注相關的長期影響,並已要求業者加速清理受損模組,以全面確保環境安全無虞。環境部表示,矽晶型太陽光電模組材質具穩定物化性質,與製程產生或具溶出毒性之有害廢棄物不同,為一般事業廢棄物,並應由業者負責清除及處理責任。本次14萬5千片災損模組,環境部將責成光電業者於1至2周內,並盡可能提前完成清除,並請太陽能回收處理業者務必並於1個半月完成去化,確保廢棄物妥善處理。
環境部抽檢嘉南地區災損光電案場水質 檢測結果無異常
因應丹娜絲颱風造成嘉南地區光電案場之光電板毀損,環境部主動於114年7月14日會同地方環保局,抽驗嘉義、臺南災損光電場域4處,檢測項目包括鎘、鉛等10項重金屬,結果未超過環境基準值;該部依廢棄物清理法協助地方政府,督促業者儘速清理受損光電板,並追蹤監測鄰近河川水質,持續掌握變化情形。太陽光電模組係由鋁框、玻璃、EVA封裝膜、太陽能發電元件及塑膠背板等組成,其中太陽能發電元件俗稱太陽能電池,係由矽晶圓切割而成,外層則以玻璃及鋁框緊密封裝,使模組具耐酸、抗腐蝕且物化性質穩定的特性。本次環境部抽驗嘉南地區災損光電案域滯洪池水質,檢測鎘、鉛等10項重金屬成分,除錳數值因當地背景值偏高外,其他數值皆未超過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之保護人體健康相關環境基準值。環境部表示,經會商諮詢專家及主管機關,在監管下太陽光電從模組製造、系統設置及後續維運清洗等階段不會有對環境與生態造成嚴重影響;而根據國外文獻,影響太陽能板中物質溶出因素包括老化、廢棄、破損、酸性環境等,故長時間浸泡於水中亦有溶出風險。環境部依廢棄物清理法要求地方政府,督促業者儘速清理受災損之光電板,並定期監測鄰近水域水質,持續掌握變化情形。
淨零綠生活大聯盟綠色飲食論壇 開啟永續食尚新風潮
為推動全民參與的綠生活轉型,環境部「淨零綠生活大聯盟」系列論壇第4場—「綠色飲食,永續更美味」於7月16日熱烈登場。論壇邀集企業、公協會、學研單位與政府機關,聚焦日常飲食中蘊含的永續潛力,從企業實踐,到綠色餐飲倡議與創新,共同探索「吃得美味,也能吃得更永續」的多元行動方案。環境部蔡孟裕主任秘書致詞時表示,生活中「吃」最重要,要吃得聰明、綠色、環保。綠生活推廣食材「吃在地當季」;外食採行「惜食」,吃多少、拿多少,減少食物浪費。蔡主秘更分享個人的生活經驗,成箱的水果有所謂的「籠面」,是指上層品相最優水果,但其他較小顆、外皮不美觀以及因損傷被淘汰等「格外品」蔬果,其營養價值完全不會減少,依然美味。飲食不一定是眼見為憑,有很多顛覆觀念的內涵,瞭解這些內涵是實踐綠生活的開始,透過論壇希望參與者可以一同擴散綠生活的觀念、形塑文化、引領改變的風氣。本場論壇由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郭華仁教授擔任引言與座談主持人。作為長期關注食農議題的學者,郭華仁教授以深入淺出的開場,引領與談者與觀眾從農田到餐桌,重新思考我們每一餐的選擇與其背後的影響,並鼓勵消費者多支持低碳有機、環境友善的食材,從食材產銷管道開始牽動生產方式的轉型、在地經濟的活絡以及飲食文化的重塑。安永生活副總經理陳利澤以「企業綠食宣言行動」為題,分享企業如何從內部員工餐廳出發,導入綠色飲食理念,逐步建構涵蓋產地到餐桌的供應鏈,實踐企業與永續並行的飲食轉型策略。陳副總經理分享「半導體到賣魚郎的轉型」,以支持在地農漁業出發,到魚骨、魚鱗的再利用,實踐全魚利用的理念,這份從源頭設計到餐桌落地的綠色系統,充分展現了企業的永續思維與創新能力。台灣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以「一起共享好食光」為題,分享合作社多年來深耕永續生產消費體系。面對高齡化、少子化與生活忙碌造成的飲食轉變,彭桂枝理事主席說明透過集體購買穩定農友生計,推動rPET再生料應用與制度倡議,實現金流與包裝的雙循環,並強化社會與經濟影響力,結合消費者賦權與集體行動,公私協力共創具韌性的環境。合作社串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信任關係,也讓更多人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對土地與環境的關懷。樂檸漢堡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永中則以「邊穿短褲,邊吃漢堡的綠色生活!」輕鬆登場,引領大家從美味出發思考永續的可能。陳執行長分享如何結合在地食材與美味體驗、設計低碳菜單,讓永續理念真正走進年輕族群與日常生活。用臺灣在地使命感的堅持打開永續教育,讓每一口漢堡都成為責任改變的起點,以創新方式參與飲食轉型,培養臺灣日常餐飲永續消費的行動力,每天多0.01的改變,一天就是1.01,一年就能累積1.01的365次方,形成巨大的力量,讓綠色生活成為一種人人都願意選擇的潮流。本場論壇串聯政策引導、產業創新與社會參與,回應氣候挑戰的同時,也為全民鋪展一條從產地到餐桌的淨零行動路徑,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綠色飲食」是對環境友善的日常實踐,同時促進健康生活與社會公平的重要行動。「淨零綠生活大聯盟」自2月以「綠色辦公」開啟序幕,接續4月的「綠色消費」、6月的「綠色旅遊」,直到今日聚焦的「綠色飲食」,邀集企業、民間團體與政府單位展開橫跨各生活面向的交流與分享,共同描繪出更完整的淨零綠生活藍圖。未來,環境部將持續攜手「淨零綠生活大聯盟」成員,擴大綠生活網絡,推動全民參與的永續轉型。聯盟目前亦積極招募新會員,歡迎企業、公協會、學研單位及政府機關踴躍加入,共同掌握綠生活最新趨勢與資源,共創淨零永續。加入淨零綠生活大聯盟完全免費,立即線上申請:https://seminars.tca.org.tw/D15s02152.aspx。如欲瞭解更多淨零綠生活資訊,歡迎追蹤淨零綠生活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reenlife123/,或至淨零綠生活資訊平臺活動查詢https://greenlifestyle.moenv.gov.tw/。
環境部發布「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準則」
為提升各級政府應對極端天氣事件之氣候調適能力,強化氣候風險管理,環境部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8條規定,正式發布「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準則」,作為各級政府推動調適政策與行動計畫之依據,建構一致性的氣候風險評估操作流程。環境部於今年4月9日提出「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準則」草案預告,廣徵各界意見,並召開研商會議進行討論與修正,經充分討論與意見整合,於7月16日正式公布。環境部表示,本準則將為政府部門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及調適方案推動,建立一致性的操作程序與作業準則。各級政府研擬、推動氣候變遷調適方案及策略,應依本準則規定使用當期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進行系統性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並據以擬定各易受氣候變遷衝擊領域調適行動方案,以及地方調適執行方案,以降低氣候衝擊。參考國內外實務經驗,針對評估原則、分析方法、調適執行與檢討修正機制等面向進行系統性設計,重點如下:一、明訂評估原則:氣候變遷風險評估須涵蓋範疇界定、現況與未來風險分析,並納入危害度、暴露度及脆弱度等要素。二、強化調適決策機制:各級政府應根據氣候變遷風險評估結果,擬定調適選項,並評估其可行性與成效。三、促進跨部門協作與公眾參與:鼓勵公私部門與民間共同參與氣候風險評估與調適決策,推動氣候調適政策主流化與社會包容性。四、建立滾動式檢討與修正制度:根據最新氣候科學報告與國內外發展趨勢,適時檢討並修正調適方案,提升調適措施之有效性與可複製性。環境部表示,為推動新一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6至119年)」,國家發展委員會已於114年5月14日召開「規劃推動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及行動計畫」專案小組會議,調整國家調適行動方案之易受氣候變遷衝擊領域,除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利用、能源供給與產業、健康等五大領域予以維持,「海岸與海洋領域」調整為「海洋及海岸領域」,改由海洋委員會統籌;「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領域」拆分為「農業生產領域」與「生態系統領域」,共計八大領域。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各部會將依據最新氣候科學報告及本準則規定,界定所屬易受氣候變遷衝擊領域之評估範疇,並依程序啟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環境部將協助各部會導入風險評估流程並強化氣候調適專業能力,預計自8月起,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共同辦理氣候風險評估操作與推廣應用工作坊,將邀請各調適領域整合推動經驗與交流成果,促進跨部會學習與合作,支持各部會強化氣候調適專業量能,推動氣候風險評估制度化與作業流程標準化,逐步建構前瞻韌性之調適治理體系,整合提升我國應對氣候風險之長期調適能力。有關相關詳細內容,請參閱環境部新聞專區下載附加檔案(https://enews.moenv.gov.tw/),或於發布日起3日後至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網址:https://gazette.nat.gov.tw)下載。
環境部公告第8屆「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委員名單
環境部正式公告第8屆「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委員名單。新任委員任期為2年,自114年7月15日起至116年7月14日止,其肩負起持續推動臺灣環境教育發展與深化的重責。第8屆「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由21位委員組成,涵蓋機關代表、民間團體代表及專家學者等。召集人由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兼任,副召集人則由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劉宗勇院長擔任。機關代表共5人,分別由教育部、內政部、經濟部、文化部及農業部各指定1人兼任。專家學者委員組成涵蓋多元領域之專家,包括「學校及社會環境教育」、「氣候變遷」、「災害防救」、「自然保育」、「公害防治」、「環境資源管理」、「文化保存」、「社會參與」、「財務及經營管理」、「法律」等10個專業領域。環境部於114年4月29日公開接受各界推薦第8屆「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委員名單,包含教育部、衛福部等政府機關、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合計推薦68位優秀人才納入遴選。經環境部遴選程序,最終選出14位專家學者委員(依姓氏筆劃排序)包括:方偉達、江康鈺、林怡利、邱上嘉、胡慧玲、張育傑、張添晉、張瓊芬、許心欣、陳美惠、溫志超、賴曉芬、薛怡珍、顏秀慧等人。其中胡慧玲、張育傑、張瓊芬3位委員曾任第7屆「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委員,其豐富的實務經驗與對環境教育的深刻理解,預期將為第8屆審查會的運作帶來寶貴經驗與助益。「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主要任務包括進行環境教育人員、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進行相關認證審查作業,同時,也持續對於認證制度設計及規範進行多項研討,以期能更臻完善。環境部期待第8屆委員們能夠持續秉持專業精神與教育熱忱,並持續借鑒歷屆委員的寶貴經驗,與新任委員共同努力,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制度精進及政策推動等面向,持續為我國的環境永續發展引領新的里程碑。
淨零旅圖出發吧! 開啟綠色旅遊觀光新視野!
交通部觀光署第2屆「觀光亮點獎」票選活動開跑囉!環境部共襄盛舉,推薦3大觀光亮點!為落實「淨零綠生活」政策願景,環境部透過綠色旅遊工作坊及體驗營,推動屏東大武山地區綠色旅遊,串聯屏東山、海、平原,結合環保餐廳/綠食飯桌、低碳運具、在地特色文化體驗,打造南臺灣具代表性的全齡綠色遊程示範帶。本次為響應交通部觀光署第2屆「觀光亮點獎」票選活動,環境部特別推薦「泗溝水聚落」、「泰武吾拉魯滋部落」、「大武山平地森林」3大觀光亮點,搭配低碳文化永續漫旅行程,引領旅遊觀光新視野。環境部同步推廣「大武山騎樂融融-低碳文化永續漫旅」遊程,搭配專業領騎人員,從屏東萬巒單車站出發,沿東港溪騎行,串聯木石居、老厝54、吾拉魯滋部落、平地森林與親子牧場,結合原民文化、客庄人文與綠色農場體驗,完整展現低碳、永續與在地風情的融合。環境部期待讓更多民眾認識綠色旅遊的價值與美好,熱情邀請全民作伙參與,於亮點獎活動平台踴躍投票,一同攜手出發綠色旅遊吧!114年7月11日~7月31日期間,凡是在交通部觀光署「觀光亮點獎」活動網站上,登入LINE帳號投票支持你喜愛的觀光亮點,就有機會抽中總價值新臺幣30萬的旅遊好禮!票選網址:https://spotlightaward.taiwan.net.tw/
環境部發布4類盤查作業指引,協助擴大盤查對象掌握溫室氣體排放量
環境部於今日(7月14日)發布服務業、運輸業、醫院及大專校院等4類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指引,以協助今(114)年公告擴大盤查對象執行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環境部預計自7月中旬開始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合作辦理一系列輔導說明會,並於今年9月進行申報系統試行填報,以確保所有受納管的事業能在115年4月30日前順利完成114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盤查登錄。環境部說明,今年3月4日公告「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將用電量高、用油或其他化石燃料多的服務業、運輸業、醫療機構、大專校院及製造業納為應盤查登錄對象,為協助這群預估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萬噸至2.5萬噸間的納管事業,不僅針對不同行業別訂定專屬的盤查作業指引,更在「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提供簡易試算工具,利用該工具搭配操作手冊,能協助業者透過年度用電量及用油量等活動數據,快速估算約八成至九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此外,環境部已與台電公司協商,倘業者願意提供授權書,後續也可以協助業者於資訊平台直接查詢業者電號之用電量。環境部表示,考量服務業展店經營及分店眾多、運輸業以車隊汽柴油使用及車站營運為主、醫院用電量大且於麻醉或開刀時可能使用特殊溫室氣體、大專校院則具有眾多教學研究實驗室等不同特性,分別訂定4類行業別盤查指引,編撰過程中也廣泛徵詢了各界意見,以服務業而言則提供百貨、旅館、便利商店、超級市場、量販店、資訊服務及電信業等範本供業者依循。後續將陸續舉辦企業盤查能力輔導會議,詳細說明盤查管理辦法相關規範、盤查作業指引內容與系統操作方式,將有效提升事業執行人員的盤查作業能力,確保擴大納管的事業能順利完成盤查登錄工作。碳盤查是減碳的基石,也是落實排放管理與減碳措施的重要基礎,環境部今年公告擴大溫室氣體盤查對象,採「三不一沒有」原則:不會麻煩、不用委外、不須查驗、沒有要收碳費。此次發布所有盤查作業指引的完整內容,均可至環境部「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網址:https://gov.tw/qDe)下載使用,各行業別主管機關輔導窗口亦已登載於資訊平台輔導資訊,將不定期更新以提供最新輔導訊息。
15年堅持終見成效,統一精工小北加油站解除污染整治場址列管
環境部於114年7月1日公告解除臺南市統一精工小北加油站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列管。該場址歷時15年治理與改善,污染物濃度已低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監測標準,成為今年度(114年)臺南市轄內第2個成功解除列管的污染整治場址。此案最早始於民國92年,經當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現改制為環境部)發現加油站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即展開調查與應變管理,臺南市政府並於95年公告本場址為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及管制區,後於96年11月經當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現為環境部)公告為「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後因擴大調查、地籍重測等因素,於113年4月又修正公告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統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自98年核定整治計畫後開始進行改善,為確保計畫的精確性及效能,在環境部的督導下,由臺南市政府召集及地方機關及專家學者,定期審查整治進度並提供技術建議,確保整治工作符合既定標準。經過多年來各方的持續努力,污染物濃度已全面符合法規標準,成功達成整治目標。環境部強調,污染土壤與地下水的恢復是一項需長期投入資源與專業的艱鉅任務,加油站因地下形式儲油槽發生洩漏不易察覺,環境部除了積極推動加油站定期監測申報並落實自主管理,以預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也呼籲業者應加強儲槽加注口及加油機等防污設施日常巡檢工作及定期自行監測,並汰舊換新設施設備,避免因儲槽管線設備老舊而發生洩漏。如有洩漏,應盡速採取應變必要措施,並於3小時內通報所在地環保局。環境部將持續推動並嚴格監督企業落實污染防治責任,維護民眾健康,守護國土環境,朝向環境永續的目標穩健邁進。
地下水污染場址完成改善 環境部解除彰化縣景二金屬工業公司整治場址列管
環境部於本(114)年6月24日公告解除彰化縣景二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景二公司)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列管。經過11年整治改善,含氯有機物等污染物濃度已低於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讓土壤及地下水環境恢復生機。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表示,該署歷年來持續進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整治及保護的工作,在102年辦理運作中工廠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潛勢調查計畫時,發現景二公司廠內地下水順-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及氯乙烯污染,甚至三氯乙烯最高濃度超過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之420倍,並於次(103)年7月8日公告該公司所在地為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及污染管制區。歷經11年整治改善,終將含氯有機污染物整治改善至符合法規標準,整治期間耗費大量人力與物力,在該署與地方環保局及專家學者組成推動小組的監督及輔導下,終於完成改善,也讓周遭民眾及生態免於污染曝露的風險。該署強調,事業原物料、燃料與產品貯存區、製程區、廢污水槽體區域與廢棄物存放區域等,倘平時管理不善,可能因洩漏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影響環境品質及民眾健康。該署再次呼籲業者,可透過建置污染防護設施、設置專責人員並增強污染預防管理、定期巡檢及自主監測等,強化自主管理,預防污染發生。如有發現異常或洩漏情形,應於3小時內立即通報當地主管機關,並進行查檢及修復,落實自主預防措施,保護我們週遭的土壤及地下水環境品質並維護美好的生活環境。
環境部祝賀法國國慶 深化臺法攜手推動永續發展
7月14日為法國國慶,環境部特此致上誠摯祝賀。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於今(114)年6月率領涵蓋產、官、學、研領域的「循環經濟訪問團」前往法國,拜會法國政府及國際知名環保企業,包括威立雅(Veolia)、蘇伊士(SUEZ)等,並實地考察當地循環經濟相關產業,對法國在推動永續轉型上的實踐與成果印象深刻。未來將持續深化臺法在環保及循環經濟領域的合作,成為彼此邁向永續未來的重要夥伴。法國於2020年通過「反浪費及循環經濟法」,推動包括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要求生產者揭露產品環境資訊(如維修度指數)、減少浪費等多項制度,展現強勁循環經濟政策推動企圖心。臺灣自2002年起推動減塑政策,2022年開始參考歐盟產品數位護照,推動試辦計畫,法國的經驗為臺灣政策規劃循環經濟目標、策略、綠色成長基金,以及廢棄物源頭減量、減塑等提供寶貴借鏡。訪問期間,代表團也深入了解法國在能源與資源轉型上的具體作為,包括透過垃圾焚化爐產製氫氣、發展產品數位護照制度、建構資源循環工業生態園區、建置紡織品全回收產線、化粧品包裝綠色設計、積極投入淨水處理移除全氟化合物(PFAS)技術,以及民間自主維修行動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等,協助我國產業接軌國際最新制度、發展臺灣綠色品牌、廢棄物能源化創新應用,以及應對PFAS污染等挑戰,並透過引進國際級之環保領域領先企業與國內8+N資源循環聯盟後續合作,強化我國環保產業國際競爭力。環境部指出,將持續強化資源、能源與氣候等議題與法國的政策對話與技術交流,共同應對全球資源耗竭與氣候變遷挑戰,正逢法國國慶之際,臺灣祝福法國,也期盼雙方在邁向永續的道路上攜手前行,開創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第三期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公聽會 1,500人次參與 廣徵各方意見
「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在今年5月6日經行政院核定,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及環境六大部門主政部會依照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1條規定,提出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草案),目前正廣徵各方意見。昨(10)日依序於環境部辦理6場次公聽會,過程中開放並完成民眾團體登記及專家學者發言計73人次,現場及線上參與人數超過1,500人次,由各部會代表說明未來5年國家減碳行動全貌,並即時回應現場意見,落實政府減碳行動資訊公開及民眾參與,廣徵意見。環境部表示,我國今(2025)年1月23日提出「國家減碳新目標」及「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行政院今年5月6日核定之「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執行期自2026年起至2030年止,國家階段管制目標為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相較於基準年(2005年)減量28±2%,並明訂六大部門減碳責任。為達成前述六大部門減量目標,各部門主政部會已依法於今年6月30日提出第三期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草案),並公開於氣候法指定資訊公開專責網站「氣候資訊公開平臺」(https://www.cca.gov.tw/info/)廣徵意見,昨日邀請中央及地方有關機關、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召開公聽會,並採線上直播方式完整公開會議過程。環境部說明,公眾意見蒐集及參與討論對於減碳行動規劃甚為重要,今年各部會已合作辦理多場次公眾諮詢會議,包含環境部今年2月7日舉行的第三期階段管制目標法定公聽會、各部會今年四至七月舉辦10場次減碳旗艦計畫社會溝通會議、以及昨日6場次三期部門行動方案公聽會,感謝各方參與,各部會將重視並逐項回應會中各項寶貴意見,回復情形均將於會後1個月內上傳至環境部「氣候資訊公開平臺」之氣候變遷公開會議之相關檔案。另針對昨日公聽會開始前有民間團體提出關注議題,環境部先行綜整各部會初步回應說明如附表。為籌備展開三期減碳行動,環境部持續歡迎各界於今年8月1日前至環境部「氣候資訊公開平臺」就六大部門三期減量行動方案(草案)發表意見,後續公聽會會議紀錄及各方意見回應將於前述平臺對外公開,並納為各部門減量行動方案訂修核定參考。此外,行政院核定六大部門三期行動方案後,各部會亦將協助地方政府依氣候法第15條提出各縣市第三期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屆時將持續廣徵各方意見。明(2026)年起,中央及地方政府將落實並執行已核定之第三期部門行動方案及地方減量執行方案,並透過年度成果報告滾動檢討精進,以利我國減碳新目標如期達成。
同島一命・感謝有您 全臺環保同仁齊心守護災後復原
在丹娜絲颱風帶來強烈風勢重創臺灣西南部後,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於今(10)日行政院院會中公開表達誠摯感謝,感謝第一線環保同仁及全國縣市政府快速動員、齊心協助災後復原,展現臺灣「同島一命」的團結精神。彭部長指出,丹娜絲颱風的路徑十分罕見,與近50年前的賽洛瑪颱風類似。雖然現代氣象預測能力大幅提升,但面對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強風,嘉義縣/市及臺南市仍遭受重大衝擊,災後環境清理工作極其艱鉅。環境部初步統計,本次風災所產生的垃圾量約為平時的20倍,主要包括大量倒塌樹木、泡水家具、泥沙與建築殘骸等,總量預估達5,000至6,000公噸,且隨著環境復原進度的推進,廢棄物數量可能會持續增加,對第一線環保清潔同仁是非常辛勞及艱困的工作。對此,彭部長特別向所有在風災後投入復原工作的基層環保清潔人員,致上最深的敬意。災後四日內,共有八個縣市伸出援手,包含高雄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臺東縣與基隆市,合計支援人力473人次、動員各式大型清運機具、車輛及各類工具等超過500臺次。其中,高雄市市長陳其邁更於7月7日親自率隊支援嘉義災區,展現地方政府跨區合作的效率與決心。此外,環境部也同步啟動全臺飲用水水質監測作業,目前所有監測結果皆顯示水質安全,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民眾可安心使用。彭部長強調,環境部將持續與嘉義縣/市及臺南市保持緊密聯繫,針對災後廢棄物清運、石棉瓦處理及受損畜牧設施之復原,全力支援與協助,並與農業部協調各項復原需求。同時,其他尚未投入支援的縣市也已完成整備,隨時待命支援災區。「這場風災雖然帶來挑戰,卻讓我們再次看見臺灣的韌性與溫情。」彭部長表示,「只要我們彼此扶持,就能攜手守護這塊我們共同珍愛的土地。」
風災損壞太陽能板 環境部澄清非列有害廢棄物
針對部分媒體將風災損壞太陽能板稱為「有害廢棄物」,甚至誤引環境部與產品標章相關制度,環境部今(10)日澄清:太陽能模組主要由鋁框、玻璃、EVA膜與發電元件等組成,並未被列為有害廢棄物,環境部也未設立相關綠色標章,報導內容與事實不符,請外界勿混淆。對於近期因風災損害之太陽能板,依據《廢棄物清理法》第28條規定,業者負有清理廢太陽能板責任,應儘速清除,並妥善處理,避免污染環境。經濟部已有管理機制,針對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復原狀況並有追蹤列管機制,並針對災損案場協助轉介業者依模組回收排出機制清運。
環境部修正發布「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審查管理辦法」
環境部為強化審核機關對再利用機構管理及行政管理措施,及因應共通性事業廢棄物作為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 SRF)原料再利用管理辦法之訂定,於114年7月10日修正發布「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審查管理辦法」,修正條文計有4條,自發布日施行。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表示,本次修正重點包括:健全再利用機構管理,調整從事附表或公告再利用行為之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有效期限規定,及強化固體再生燃料再利用審查,規範固體再生燃料製造廠均應進行三階段審查程序,以精進審查品質,並增訂經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設立文件或營運許可已註銷、撤銷或廢止,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失其效力等規定。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進一步說明,為強化再利用運作管理,調整以附表或公告管理方式收受事業廢棄物進行再利用,針對首次申請、展延及變更運作時,訂定不同有效期限,且審查階段應至現場勘查,增加管理實務之彈性空間;同時固體再生燃料製造廠於辦理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新設、新提、重提,以及涉及廢棄物項目或數量增加、再利用設備或製程量能改變之變更、異動時,應經書面審查、現場勘查及試運轉之三階段審查程序,俾符管理實務需求。有關本次修正發布相關資料請參閱附加檔案,或於發布日起3日後至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網址:http://gazette.nat.gov.tw/egFront/)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