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生物多樣性

黃金蝙蝠生態館坐落於雲林縣水林鄉蘇秦村,古時這裡是牛挑灣溪的河川氾濫區,地勢較高的地區為沙丘,極可能是個遍布甜根子草、五節芒等禾本科植物的小村落,居民在此搭建竹篙厝,因而有菅蓁寮的古名,在蝙蝠館創辦人張恒嘉老師的引介之下,台灣永續聯盟於2008年開始在水林鄉蘇秦村駐點經營,並持續在蘇秦村內進行野生動植物監測。系統性調查資料顯示,蘇秦村內的翼手目動物有8種,植物有199種,鳥類有87種,兩棲爬行生物有18種。

大致來說,蘇秦村的野生動植物幾乎都是台灣西部平地海拔 50m 以下常見的物種,但偶可見到一些濱海地區才比較容易出現的物種 (例如:鯽魚膽) ,也曾目擊拍攝過低海拔山區才比較容易出現的生物 (例如:諸羅樹蛙)。

翼手目鳥類植物兩棲爬行

 

翼手目

在2015-2017年,利用Anabat SD2分頻式蝙蝠偵測器、網具和棲所調查,共在水林鄉蘇秦村發現4科14種蝙蝠。包含台灣大蹄鼻蝠、東亞家蝠、山家蝠、高頭蝠、棕蝠、絨山蝠、霜毛蝠、長趾鼠耳蝠、金黃鼠耳蝠、黃頸蝠、台灣管鼻蝠、玄彩蝠、東亞摺翅蝠和東亞游離尾蝠。蝙蝠種類在4月出現最多,有7種;其他月份則為4-6種不等。

在2018-2020年,改用全頻式蝙蝠偵測器進行錄音,初步排除台灣大蹄鼻蝠、山家蝠、長趾鼠耳蝠、黃頸蝠、台灣管鼻蝠、玄彩蝠等過去於分頻式蝙蝠偵測器調查時曾有回聲反應的物種,並將蘇秦村蝙蝠種類下修。目前館區確定有記錄到的種類為東亞家蝠、高頭蝠、棕蝠、絨山蝠、(霜毛蝠?)、金黃鼠耳蝠、東亞摺翅蝠和東亞游離尾蝠等7-8種。

水林蘇秦村夜間常可記錄到東亞摺翅蝠的回聲定位叫聲。

 

金黃鼠耳蝠於3-10月出現在水林鄉蘇秦村(張恒嘉攝)。

 

高頭蝠在黃金蝙蝠生態館館區終年都可見到,舉手可觸及,離人非常近。

 

鳥類

2015~2016 年間結合雲林縣野鳥學會進行每月定點定時調查黃金蝙蝠生態館所在的蘇秦村鳥類,共計發現14目38科87種鳥類。常見種類如下

大卷尾俗稱烏秋(張恒嘉攝)

 

小巧可愛的綠繡眼(張恒嘉攝)

 

小啄木是館區每日都會出現的鳥類(張恒嘉攝)

 

小辮鴴在村內冬天也可以見到(張恒嘉攝)

 

白頭翁的最大特徵就是滿頭的白髮(張恒嘉攝)

 

赤腰燕在館旁村內可以見到他的巢(張恒嘉攝)

 

紅尾伯勞在館區整個冬季都可以見到(張恒嘉攝)

 

紅鳩就是我們熟知的斑鳩(張恒嘉攝)

 

高蹺鴴在館區附近水田有築巢(張恒嘉攝)

 

麻雀在館區每天都可以看見(張恒嘉攝)

 

斑點鶇僅在冬季可於館區見到(張恒嘉攝)

 

棕背伯勞偶見於館旁大水池畔(張恒嘉攝)

 

番鵑是杜鵑科的鳥種, 但會自行營巢(張恒嘉攝)

 

黃頭鷺常見於村內農田(張恒嘉攝)

 

黑冠麻鷺有在館區築巢(張恒嘉攝)

 

館區夜膺近年來有增多的趨勢(張恒嘉攝)

 

蘇秦村內多處可以見到家燕築巢(張恒嘉攝)

 

植物

2016 年間每季一天在黃金蝙蝠生態館館區調查各區植物種類,共計發現70科161屬199種植物。常見的種類如下

大花咸豐草的花與鬼針

 

芒草和蘇秦村地名息息相關

 

冇骨消是常見的蜜源植物

 

水丁香是農村水邊常見的植物

 

牛筋草耐踐踏且不易拔除,是農夫頭痛的雜草

 

平原菟絲子是高等蔓性植物

 

白茅的植株常成群生長

 

含羞草因具有觸發運動,為小朋友最喜歡的植物之一

 

刺莧為農夫頭痛的雜草之一

 

孟仁草在風的吹拂下,另有一番特色

 

長柄菊花海

 

昭和草的頭狀花為磚紅色,花序下垂

 

紅花野牽牛的花為粉紅至紫紅色

 

野牽牛米白色的漏斗形花冠上,有一米黃色的星星

 

野莧的葉互生,闊三角狀,卵形

 

短角苦瓜葉為圓至圓卵形,五至七深裂

 

紫花霍香薊的植株

 

霍香薊葉闊披針形,先端尖,不規則鋸齒緣,互生

 

兩棲爬行

2017年調查黃金蝙蝠生態館所在的蘇秦村的兩棲爬行動物,共發現18種兩棲爬行動物。常見種類如下

小雨蛙外表呈三角型(張恒嘉攝)

 

可愛小巧的中國樹蟾(張恒嘉攝)

 

 

草花蛇日夜都會活動的,是農村最常見的蛇種之一(張恒嘉攝)

 

貢德氏赤蛙體型大(張恒嘉攝)

 

斯文豪氏攀蜥是農村白天最常見的杜定(張恒嘉攝)

 

黑眶蟾蜍繁殖期比較常出現在水邊(張恒嘉攝)

 

農村常見的臭青公(幼蛇)其實無毒(張恒嘉攝)

 

蓬萊草蜥夜間會在草葉上活動(張恒嘉攝)

 

澤蛙是農村水田最常見的蛙類(張恒嘉攝)

 

蘇秦村曾記錄到諸羅樹蛙(張恒嘉攝)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