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常棲息在洞穴、隧道、樹木或建築物縫隙中,但隨著人類對蝙蝠棲地破壞、農藥施灑、殺蟲劑濫用等原因,蝙蝠不僅無家可歸,族群數量也在日漸減少中。您也許會困惑,蝙蝠不見了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嗎?其實,蝙蝠自古以來就是華人世界中的祥獸,是福氣的象徵。蝙蝠也是日食千蟲的除蟲好幫手,農業害蟲、居家蚊蟲等都是牠們的掠食對象;不僅如此,牠們更是學校推展環境教育、食農教育,帶領學童進行科展研究的教學素材;也是有機農戶最佳的滅蚊滅蟲幫手,其排遺自古以來更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喔!如果少了牠們,我們的環境可是會處處充滿蟲蟲危機呢!




為了不讓蝙蝠無家可歸,保育蝙蝠,本館張恒嘉館長在2001年開始製作蝙蝠屋(蝙蝠巢箱),2002-2003年開始大量推廣,迄今辦理100多場蝙蝠屋DIY活動。曾製作的種類款式有18款,野外成功運用超過9款。其中四隔間可掀門款蝙蝠屋曾有13種台灣蝙蝠入住(堀川氏棕蝠、金芒管鼻蝠、台灣管鼻蝠、姬管鼻蝠、隱姬管鼻蝠、長尾鼠耳蝠、東方寬耳蝠、山家蝠、臺灣長耳蝠、東亞摺翅蝠、絨山蝠、 東亞家蝠、高頭蝠),另款雙層DIY款蝙蝠屋曾有8種台灣蝙蝠入住(台灣管鼻蝠、隱姬管鼻蝠、堀川氏棕蝠、絨山蝠、東亞家蝠、山家蝠、高頭蝠以及國家瀕危物種-霜毛蝠)。台灣有13篇研究或調查報告利用本館館長設計的四格間可掀門款設計之蝙蝠屋為研究對象,英、美、日、韓、加、澳、紐、匈、奧、瑞典、德、星、越、馬、愛、泰、中、印、法、蒙古、哥倫比亞、西班牙、波蘭、義大利、新克里多尼亞、南非、墨西哥等多國蝙蝠研究或環教推廣者也曾與黃金蝙蝠生態館做過蝙蝠屋的交流。






台灣各處與蝙蝠有關的教育推廣或研究單位,大多都可以看見我們設計產出的蝙蝠屋。在雪霸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和羅東運動公園等地都有我們的蝙蝠屋(蝙蝠巢箱)或活動推廣蹤跡。在中國北京、香港、泰國、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美國德州等國外,也有我們的蝙蝠屋蹤影。
在地方文化館等博物館等館舍的部分,台灣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斗六繪本館、雲林故事館、土庫庄役場;古坑客廳和高雄美濃菸葉輔導站等公私立館舍,都有我們辦理蝙蝠屋(蝙蝠巢箱)活動的蹤跡。
在社區的部分,台北市文山福興區社區、台北淡水竹圍(樹梅坑)社區、台中霧峰桐林社區、彰化溪州社區(尚水米團隊)、彰化大城教會&社區、雲林北港溝皂社區(古早田團隊)、雲林林內烏塗社區發展協會和雲林水林蘇秦社區等地都可以看見我們設計的蝙蝠屋(蝙蝠巢箱)。
在學校的部分,北師大、台北市雙溪國小、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新北市直潭國小、桃園中原大學、新竹清華大學、新竹建功國小、苗栗蓬萊國小、苗栗新開國小、苗栗客庄國小、苗栗文華國小、台中東海大學、臺中衛道中學、台中教育大學、彰化二水國中、彰化溪湖湖南國小、彰化市快官國小、彰化長安國小、雲林環球科大、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雲林溝壩國小、雲林成功國小、雲林和平國小、雲林東榮國小、雲林誠正國小、雲林北辰國小、雲林水碓國小、嘉義鹿草國中、嘉義龍崗國小、嘉義市育人國小、嘉義大學、嘉大附小、台南南師附小、台南西門實小、台南龍崎國小、台南土庫國小、台南新嘉國小、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博愛國小、屏東高樹國中、花蓮國風國中、花蓮中正國小、花蓮三民國小、花蓮西富國小等超過180所學校師生,接受過我們的蝙蝠屋環教推廣或用過我們設計的蝙蝠屋。
在環境教育單位來說,荒野保護協會、桃園縣自然生態教育學會、雪見森林遊憩區、二水生態教育館、南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保育教育館、雲林縣野鳥學會、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七股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二仁溪故事館、巴克禮紀念公園、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嘉義林區管理處)、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雪霸國家公園)、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東勢林區管理處)、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南投林區管理處)、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屏東林區管理處)、宜蘭員山深溝農田裡的科學計畫團隊、宜蘭冬山河生態綠洲、花蓮林區管理處、台東林區管理處、台灣蝙蝠學會和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也(曾)與我們合作,架設我們設計的蝙蝠屋。桃園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和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等地也(曾)出現或模仿我們設計的蝙蝠屋(蝙蝠巢箱)。
以農畜牧養殖場來說,花蓮農改場、台北象山農場、桃園好楓戶農家、屏東彩虹餐廳、彰化和雲林的ㄧ些養雞場與學校的有機菜園,也有ㄧ些田間實驗,希望可藉此除掉ㄧ些擾人的蟲害,並做環境教育推廣。

亞洲最密集、數量與款式最多的蝙蝠屋(蝙蝠巢箱)就在黃金蝙蝠生態館,台灣最大、最高的蝙蝠屋也在館區,期望未來可透過蝙蝠屋教育推廣的方式分享到世界各地,將蝙蝠保育理念傳達給一般民眾,引發環境友善行為,為蝙蝠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